制造业是立国之本、强国之基。与传统制造业相比,“智”造业成为未来发展的新支柱、新赛道,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“主战场”。“十四五”规划明确指出,实施智造升级行动,加快推进“机器换工”,提升制造装备的数控化率和智能化水平。转型的大幕徐徐拉开,随之而来的是无人工厂、无人车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“无人经济”时代悄然到来。
近年来,受到国家政策支持以及数字化的不断推行,中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一直保持增长趋势。数据显示,2022年我国智能制造产值规模破3万亿元,同比增长14.9%。据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《2024-2029年智能制造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》预测,2023年我国智能制造产值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3.92万亿元。
根据《中国制造2025》规划,教育部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、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《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》,对2025年我国制造业中“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、数控机床和机器人、航空航天装备、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、先进轨道交通装备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、电力装备、农机装备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”等10大领域的人才总规模及人才需求总缺口进行了预测。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10大领域人才总量将达6191.7万人,人才需求缺口将2985.7万人,缺口率高达48%。
其中,智能制造领域人才缺口尤为严重。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数据分析,到2025年,智能制造领域将需要900万人才,而人才缺口预计将达到450万人。因此,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的任务,就是为智能制造产业输送“顶梁柱”式人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