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21日17时20分20秒
太阳运行至黄经270°
我们将迎来
一年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
冬至
冬至日,太阳直射南回归线
太阳光对北半球倾斜
太阳高度角小
这是北半球各地白昼短
黑夜长的一天
今年冬至将是
128年来较早的冬至
下一次比今年更早的冬至
将出现在2028年
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?
一起来了解
↓↓↓
冬至日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,这天过后,太阳直射点将走“回头路”,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,北半球所有地区白昼将会逐日增长。今年冬至有何特别之处?
从日期上看,今年冬至日是12月21日。也许在很多人印象中,12月22日才是冬至日,但今年的冬至日却是12月21日。原因何在?
天文爱好者介绍:
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是按照回归年计算的,一个回归年的长度是365.2422天,四个回归年是1460.9688天,而现行的阳历(公历),通常一年有365天,每四年为一闰,闰年有366天,四年合计是1461天。即同样是四年,阳历比回归年的时间长1天多。
因此,对于同一个节气,每年都要比前一年滞后5小时或6小时,但遇到闰年则要在此基础上提前24小时。在日期上的反映是,同一个节气在平年与前一年保持不变或滞后1天;在闰年与前一年保持不变或提前1天。
所以,同一个节气的起始点就有3个不同的公历日期,冬至在公历的日期有12月21日、12月22日、12月23日。
从时间上看,今年我们将迎来128年来较早的冬至。上一次出现比今年更早的冬至,发生在1896年,时间是12月21日15时29分25秒;下一次比今年更早的冬至,将发生在2028年,时间是12月21日16时19分19秒。
今年冬至,农历和阳历日期“同步”,实属罕见。
天文爱好者介绍说,这里所说的“同步”并非指农历日期和阳历日期完全相同,而是指冬至发生在农历中的“日”和阳历中的“日”相同。
今年冬至节气的交节日期是阳历12月21日,而冬至在农历的日期则是十一月二十一日,所以今年冬至节气都是在二十一日,农历时间和阳历时间出现“同步”现象。
冬至日只是夜长较长
并非日落较早、日出较迟
可能有人认为,“冬至之日,是北半球全年夜长较长的一天,理应也是日出较迟、日落较早的一天”。
其实不然 天文爱好者介绍 根据开普勒定律可知 ↓↓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不是正圆,而是椭圆,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,地球与太阳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。因此,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每天都不相等,产生“真太阳时”。 但人们为了日常生产、生活的便利,制定了我们日常钟表所使用的“平太阳时”,即把“真太阳时”平均化,导致每天都有均等的24小时。 因此,“平太阳时”与“真太阳时”每天均有一定的“时差”,这里所说的“时差”与人们日常所理解的地球上不同经度之间的“时差”有所不同。 其次,由于地球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之间存在着倾角,这个倾角,造成了地球气候有春夏秋冬的变化。这个倾角的平均值为23°26′,与北回归线的纬度数值相同。 好消息!惠民活动再次启动!价值12800元的电气自动化课程免费培训啦!